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披露 > 市场聚焦 > 正文

私募借道公募专户 打新热情“按”不住

时间:2014-01-07 来源:经济观察报

    新年伊始,A股市场上弥漫着按捺不住的“打新”热情。
    作别14个月后,首批新股即将亮相。此次证监会浓墨重彩修改的新股发行制度,强调抑制“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额),意在希望A股投融资的正常功能能够“平稳”恢复。
    配合证监会,交易所、证券业协会近期出台了一系列自律或规范措施预防二级市场“炒新”,新股上市首日依然延续执行更为严格的涨跌幅“限价令”,私募信托和债券基金等原本市场的打新主力被严禁参与网下申购。
    而IPO重启之下,蓄势待发的打新者已经盯上一些“新玩法”。许多私募机构通过与基金公司的专户部门合作,曲线投入新股初来的“蜜月期”。
    私募“绕道”
    跨年之交,在经过一轮新股发行改革后,一周内15只新股涌来。新的发行制度本已超预期:增加网下配售比例、向公募基金和社保优先配售、发行价与大股东减持价挂钩等等,让市场对新股质地和抑制“三高”的效果有所期待。
    多位股票型基金经理表示,只要有空余仓位,近期的资金都会用于打新。“我们管理的混合型基金、年金、社保账户肯定都会打新的,首批新股的质地有监管层和券商的把关和背书,新规下定价也不会高得离谱,且新规下公募产品和社保网下中签率将提升,这是不错的投资机会。”一家基金公司投资主管称。
    然而,监管层对专职打新态度明确。证券业协会2013年12月27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将债券型基金、集合信托计划及载明以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申购新股的证券投资产品关在了门外。可见监管层对预防新股“炒作”的决心。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二级市场的炒作热情也可能提高新股上市后的安全边际,为高定价“护航”。
    这些资金能否顺利进入IPO市场关键还待监管尺度。实际上,新股发行制度中有规定,券商可以对打新资金是否为“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这一监管标准做出事实审批,有权将这样的资金剔除网下申购之列。
    此外,新的发行制度下,网上申购要实行市值配售,也就是需要现持有非限售股才有资格参与网上打新,这也基本断送了一级债基的打新梦。
    不过,这些并未能阻挡私募们打新的热情。经济观察报了解到,近期一家私募机构与一家小型的公募基金的专户部门火速合作,推出专门“打新”的结构型产品,已经完成5亿元的募资,其投资标的为参与较早期的50只股票的配售。
    该打新基金由公募基金提供专户通道,私募做投资顾问,采用分级的方式并放大到4倍的杠杆,期限为1年。
    他们对新股收益率预期乐观:以历史参与新股配售的收益作为测算基准,为优先级提出了高达8%的约定收益,加上杠杆作用,他们预计劣后端收益或能到25%左右。这意味着,他们测算的打新的平均收益率至少12%。
    该私募内部人士分析,经过一轮史上最严厉的财务核查,拟上市公司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投资价值凸显;同时,新制度下,拟上市公司大小非的自身利益与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密切挂钩,发行价将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无形中提高了网下配售新股的安全边际。
    事实上,业内多家中小型公募基金在向私募兜售打新的专户通道,根据资金规模大小,通道费率从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八不等,但由于IPO的重启太过突然,更多的私募基金借道专户打新的工作还在筹备当中。
    私募看重的是公募专户渠道的网下配售资格,而公募产品其实在打新中更有优势。新的发行制度向公众利益倾斜,公募基金产品和社保基金将享有网下配售中占比40%的优先权,这将很可能提高公募基金产品打新的中签率。
    按照新的规定,借道基金专户的打新基金不在优先配售的范围之列,但一些私募人士认为,利用基金专户在40%的优先配售里依然有操作空间,而在剩下的60%中,与投行关系好的打新投顾具有更多机会。
    监管与市场
    国泰淘新基金同样是在2013年12月火线发行。这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95%的仓位可以用来投资新股。该基金受到大量券商客户的青睐,首募15亿元,客户量有1万2千多户。
    但在这之后,同类的新基金即使发行也不敢再用类似“淘新”之类有关“新股”的名称,虽然新股发行制度向公募倾斜,监管层还是以窗口指导的方式叫停了专门投资“新股”的新基金。
    2014年新股发行数量之多、节奏之快可能超过以往数年,800家排队公司中,数百家公司将在这一年拿到批文。首批新股的示范效应显著,在外界看来,监管层的一系列举措都意在“平稳”开闸这一主要目标。
    新制度中,市值配售虽然对中小投资者网上参与新股申购起到风险警示作用,实际上原本也限制了网上打新的热情。历史上,A股网上打新的收益在8%到10%不等,引入新的市值配售之后打新,成本将会大大增加。例如根据深交所1:1市值和打新的原则,原本100万元打新,配售之后就需要先持有100万市值的股票,共动用200万元。
    自2013年11月底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证监会、交易所、证券业协会还出台了十余项配套规范措施,除了完善发行流程,更多是对承销商责任、参与者自律、上市行为表现规范等做出严格规定,哪怕动用一些看似和市场化方向不一致的行政手段。
    例如,新股发行暂停前最后上市的浙江世宝,首日集合竞价开盘涨幅高达505.43%,这次,上交所和深交所均要求,新股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发行价上下20%,同时上交所规定新股首日最高涨幅限于144%。“谨慎”则是承销商的关键词。虽然新的发行制度中引入券商自主配售制度,但是目前已经有至少6家券商在首批发行的新股中放弃了自主配售权,因为权利越大、责任越多。新制度对券商权利和义务做了更明确的规范,如果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存在不真实之处,12个月内将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
    市场最为关注的仍在于定价环节。
    2005年至今上市的1169家新股,上市6个月后,破发家数为437家,占比达37.38%;上市一年后,破发家数为 620家,占比更是高达53.04%。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44.55倍。
    新的制度取消了参考同行业25%市盈率红线的硬约束,取而代之的是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在网上申购前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询价环节中,另一大明显限制是剔除10%最高报价。其他即上市公司和承销商的诸如减持价与市价挂钩的事后约定和承诺。
    但是市场普遍担忧,这些约束行为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在A股过去“不良”历史经验下,新制度将带动发行定价较过去出现下降,但是新股更是市场多方力量博弈的最集中所在,首批的定价或仍不会低。
    瑞银证券即表示,“我们担忧,在IPO 启动初期,首批50 家公司高发行价的现象可能存在,初期上市新股发行量大多在4亿股之内,承销商很容易寻找10-20 家投资者来报价,而风险提示等条款事实上的约束可能不大。”
    然而,在各类投资者中间,关键词如上,依然是“热情”。
    许多基金公司重新组织了新股策略小组,近期内将“逢新必报价”。新股发行制度修改后,新股发行时间由上市公司自主选择,虽然期限长达12个月,大批被压抑已久的新股“赶早不赶晚”,发行节奏之快也可以提高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
    不过,新上市的首批新股规模大都在4亿股以下,以登陆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主,在目前的市场热情下,很有可能触动回拨机制,网上申购比例最高达8成。
    新制度整体向扩大网下配售倾斜,优先代表公众利益的公募和社保的配售权,但是,回拨机制平衡了中小投资者意愿。一旦网上中签率极低、热情较高时,回拨机制发挥作用,可向网上申购比例可以打80%,这又可能影响机构的网下中签率,进而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股发行制度发生了变化,谨慎点看历史数据下的投资新股回报率有效性减弱,需要观察一两批发行后可能预期会更加明确。”国泰基金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张则斌称。
    在他看来,短期内,证监会对新股表现及投资者做出某些限制,但新股发行大方向仍是市场化,监管层希望培养机构投资者和券商长期的理性合作关系,促使新股定价、整个市场定价都趋于合理的范围。
    在交易所的限价令下,许多券商给出的短期打新策略是,新股上市首日不一定急于卖出,很可能会出现由原来的“急火红烧”转为“文火慢炖”,他们预计这段美时光或维持约3个月左右。
    2014将是新股之年。上述私募认为,早期的打新产品因新股质地好、市场情绪更加积极、加上杠杆后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较大,但第一批过会的新股发完后,市场的热情会快速下降,普遍采用杠杆打新后中签率也会大幅下降,最终也只能获得一个市场的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