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披露 > 市场聚焦 > 正文

中国汽车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

时间:2003-09-17

  中国石油商务                                              日期:03/09/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2002年实际汽车保有量分别为1608.91万、1802.04万和2053.17万辆,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10.73%、12%、13.94%。2003年预计汽车保有量将至少达到2353万辆,比2002年增长14.6%。这些数据预示,2003-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以及由此带动的汽车需求量将继续呈加速增长的趋势。我们认为,居民收入提高、汽车价格的下降和消费环境的改善等三大因素将推动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居民收入增长

    200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7972元,按官方汇率计算折合910多美元,而按世界银行测算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则接近4000美元。在一些发达城市、东南沿海相当多的地区,人均GDP按官方汇率计算,达到四五千美元,呈现明显的即将进入汽车社会的特征。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大幅度增加,对汽车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对各国机动化的比较可以得出,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收入是影响汽车在一个国家和城市普及规模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通过对50个国家1970年-1996年的考察发现,绝大部分国家出现了汽车拥有率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而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轿车普及率达到每千人500辆(即平均每2人1辆轿车)左右时才有所减慢或回落,而汽车保有率则达到每千人700辆之后还在上升。从国家的角度而言,收入只能代表性地解释90%以上机动化水平变化;而从城市角度而言,收入可代表80%以上的机动化水平的变化。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与国家收入成正比:即收入增加1%伴随汽车增长1%,这种比例关系在过去30年中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比照国际经验,现阶段中国汽车拥有率是严重偏低的。世界主要国家处于目前我国人均收入阶段时的汽车保有量有率,低限为1.7%,高限为10.4%;轿车普及率的低限为0.8%,高限为9.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2002年的汽车保有量为2053.17万辆,其中轿车710万辆,据此计算的汽车保有率为1.6%,其中轿车普及率为0.53%。可以看出,即使与低限相比,中国汽车拥有率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预计2003-2010年我国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5%,根据国际经验,这将拉动汽车保有量以6.5%的速度增长。

    汽车价格下降

    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除了因为人均GDP高速增长之外,主要是由于汽车价格下降所致。根据有关研究,机动化与车辆价格之间的弹性关系大约为-0.5,即车辆价格水平每下降1%将导致汽车保有量增长0.5%。

    由于受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以及汽车生产规模不经济的影响,我国汽车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这样又反过来限制了其市场规模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汽车竞争性市场的开始形成,我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了价格不断下降的通道。2003年以来,一些车型和企业,不断推出价格新基准,起到了车市降价"领头羊"的作用。根据网上车市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两波国产车降价潮共有80多种新车型直接或间接降价,北京地区国产车价平均下挫6.9%,最高降幅接近18%。

    预计未来3-5年,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第一,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第二,汽车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趋势。第三,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日益理性化。第四,汽车厂商的价格策略行为。第五,进口产品的比价效应。据估计,目前中国汽车价格兑美元汇率折算为国际上汽车价格的1.5倍左右,假定到2006年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则每年降价幅度在13%左右。

  因此,由于汽车价格下降因素可拉动2003-2008年的汽车保有量每年增长6.5%。

    消费环境与消费政策改善

    1990-2002年,中国汽车拥有量年平均增长11.58%,公路里程年平均增长2%,公路对车的增长弹性为接近0.4,远远高于1979-1990年的0.1的水平。其中1995-2002年公路增长6.2%,而汽车拥有量增长10.2%,公路对车的增长弹性为0.6。表明"九五"以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增长与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种势头一直可以延续10到15年。

    面对持续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国家已决定尽快出台新的汽车消费政策,包括鼓励家庭消费、扩大对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等举措,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尽快把汽车培育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

    预计中国公路运输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迅速增加,以及政府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逐步实施,将促进汽车保有量每年以3-7%左右的速度增长。

    2003-2010年需求预测:

    汽车年增长16%-20%,

   轿车年增长19.2%-24%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预计,2003-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以下我们以2002年的实际值为基数,假定2004年-2010年汽车保有量按16%-20%的速度增长,则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6650万-8431万辆之间。另外,假定新增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即新增汽车需求量=新增汽车保有量+汽车更新量,如果汽车更新量为汽车保有量的6%,则新增汽车需求量=新增汽车保有量+0.06×汽车保有量。据此,我们可以推算出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17万-1911万辆之间。因此,中国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根据国际经验,轿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为收入增长速度的1.2倍;同时考虑到中国加入WTO后轿车的降价幅度最大,以及中国为扩大内需、促进私人汽车发展的主导型汽车消费政策,可以考虑轿车保有量增长速度为机动车的1.2倍,即达到19.2%-24%的增长速度;同时考虑每年6%的轿车更新数量等因素,用推算汽车需求量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推算出2010年我国轿车保有量将在2894万-3969万辆之间,轿车需求量将在640万-1007万辆之间,而轿车在机动车中的比重将达到43.52%-47.08%。(见表1、表2)

  仍然存在的四大隐忧

    不过,在中国汽车消费需求"井喷"的行情下,要把这种潜在需求转化成为现实的需求,还要克服四重障碍:一是产业政策对国内外投资汽车行业的限制,使得目前的汽车生产不能满足和适应汽车消费的要求;二是基于各个部门局部利益而形成的消费政策严重加重了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汽车的成本,限制了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三是信贷保险政策和诸如汽车维修服务的政策法规不能有效地在汽车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充当疏通管道的工具,反而有"揩油"和"抑制"需求之嫌;四是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管理的滞后,可能是未来真正制约中国汽车市场的障碍,而这类障碍的解除更重要地依赖于城市政府公共职能的落实和认真履行,要求城市政府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做好应有的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公共设施投资、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因此,扩大汽车消费需要软、硬环境的同时改变,而软环境的改变在当前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硬环境的改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