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披露 > 市场聚焦 > 正文

鲁股绩优风光缘何不再

时间:2003-05-26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和效益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2002年也不例外,山东GDP超过1万亿元,与广东、江苏同为过万亿的三个省份之一。然而,同是2002年,山东上市公司却业绩大幅滑坡,绩优风光不再。强烈的反差从何而来?个中原因究竟是偶然因素,还是必然结果?严峻的现实引发了山东、及至全国业内人士的思考。
  令人尴尬的年报
  山东上市公司一向以绩优著称,可在刚刚结束的年报披露期里,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尴尬的答卷:68家上市公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首次全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60%的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20.5%的公司出现亏损,其中,ST轻骑巨亏34亿多元,创下证券市场之最,有10家被"ST",两家公司面临退市。
  有关具体财务指标的统计显示,山东上市公司去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03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不足1/4,同比下降80.2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79.34%;净利润总额仅为9.7796亿元,平均每家1438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7103万元的20.25%;亏损面为20.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家公司亏损总额高达50.2981亿元,其中ST轻骑一家就亏损34亿多元,创去年中国上市公司亏损之最……  糟糕的经营业绩令山东10家公司带上了"ST帽子",其中ST轻骑、ST渤海两家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ST金泰、ST东方、ST鲁银3家公司因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而被特别处理,ST中鲁因会计师事务所拒绝表示意见而被特别处理,其余4家均连续两年亏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济南市市属的五家上市公司竟"全军覆没",全部被"ST"。
  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兄弟省相比,浙江省6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2家亏损,1家ST;广东省63家公司中有7家亏损,6家ST;江苏省72家上市公司中也只有9家亏损,3家ST。无论从亏损面还是ST公司家数,山东省都出其它三省之右。
  背离山东经济基本面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速度发展,GDP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位,经济效益也位居前两名。尤其是2002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10552亿元,同比增长11.6%。那么,为什么山东上市公司会出现与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背离的现象?
  背离源自上市公司与山东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不高。原主管证券工作的山东省副省长、现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可华曾指出,山东省上市公司数量虽然不算少,但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内部结构,都还不能体现山东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从总规模上看,2002年底6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山东省GDP的比重仅为19%,其比重之低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上海的1/7,深圳的1/5强。从单个企业来看,规模最大的是兖州煤业,总资产为125.75亿元,但也不到上海石化的二分之一。从上市公司的结构看,新兴产业明显不足,传统行业仍占了较大优势,仅机械、化工、轻工就占了上市公司的一半。
  背离反映山东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山东大学产权研究所所长黄少安教授分析认为,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资源,能源、港口、钢铁、海洋、旅游产业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些产业中或者没有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规模很小,如青岛海尔总资产占海尔集团总资产的比例不到40%;山东电网是全国最大的独立电网,其借壳上市的公司鲁能泰山资产规模很小;民营和三资企业被视为山东经济亮点,对山东GDP贡献也较大,但三资企业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中,上市公司也屈指可数。
  背离也与某些特殊原因不无关系。山东省体改办综合处处长李江宁认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是不错的,山东上市公司主要经济指标之所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个别巨亏公司拖了全省的后腿,比如济南轻骑一家公司亏损达34亿元,如果去除济南轻骑,其余67家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6元。
  大滑坡原因何在  分析上市公司年报,不难发现,山东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与执行谨慎的会计政策,大量计提坏账准备与资产减值准备密切相关。统计表明,68家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上升18.39%,但净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了78.64%,这个反差就体现了"八项计提"对利润的冲减作用。尤其是14家亏损公司,均存在大规模计提坏帐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因计提和核销等因素造成的亏损额平均占到这些公司亏损额的80%以上。如ST轻骑34亿多元的亏损中,有33亿多元是对应收款项、对外担保等计提所致。ST鲁银、ST黑豹、ST金泰、ST中鲁等也都对存货、应收款项、在建工程、长短期投资、固定资产等进行了大幅度地计提和核销,少则数百万元,多则达数亿元。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计提?"计提是表面,其背后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害,大股东拖垮上市公司。"一位会计专家分析,上市公司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坏账计提和资产核销,因真正的业务关系而产生的坏账数额并不大,而相当数额的坏账的形成多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关。据济南证管办对辖区57家上市公司2002年中报分析,有30家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担保等途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数额达45亿元。
  巨额的计提还暴露出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软肋"。分析人士指出,一些公司管理粗放,盲目决策投资,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用于偿还债务、投资理财等,最终无法收回造成亏损。ST鲁银对多个投资项目资产一次性核销,ST黑豹资金不是用于主业发展而去炒股票,先后投资近1亿元,最终损失惨重。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大量产品积压,最后不得不对存货大量计提减值,如ST黑豹计提存货减值2857万元,ST轻骑计提存货减值2763万元。
  历史遗留问题的集中暴发也是造成山东上市公司大面积亏损的重要原因。山东部分公司上市较早,过度包装,随着证券市场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纸里包不住火了",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如ST渤海股东出资不到位,土地权属没过户,困挠着公司发展;ST中鲁大股东的欠款是"胎里带",ST东方的业绩造假源于内部职工股,都与改制不彻底有关。
  产业结构老化,核心竞争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落伍是影响业绩的又一重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山东上市公司大都集中在机械、轻工、家电、商贸等传统行业,上市之后不注重利用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仅把上市作为一种融资的手段,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意识没有深入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思想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明显准备不足。ST小鸭和ST黑豹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上市后反而从昔日的明星落入亏损一族。
  还有一些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错失发展良机。近年来,山东先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519亿多元,居全国各省融资额前列。但部分公司募集资金对产业、产品结构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更有甚者对募集资金投向缺乏严谨科学的研究论证,不是长期闲置就是变更投向。四砂股份投资4000多万元的金属镁项目从建成至今一直闲置,公司还不得不对其计提大量折旧,募集资金不仅没有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反而成为新的负担,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步履沉重。
  资产重组绩效不佳,加大了业绩滑坡幅度。一些公司已经山穷水尽,但重组之路漫漫。近年来,山东发生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有19家,其中有实质性重组行为,能够导致公司规范运作、业绩增长的仅鲁能泰山等5家,大部分重组效果不明显。多家公司股权变更后没有实质性重组行为,缺乏后续重组,不仅没有注入新的盈利性资产,个别公司原有主业反而逐渐萎缩,造成这些公司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山东省高新投入主四砂两年多来,没有任何实质性重组,不但没有救活公司,而且导致去年亏损3000多万元。
  公司治理不健全,违法违规运作,导致业绩滑坡和亏损。身兼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赵景华一针见血地指出,表面上看"亏损公司各有各的不幸",但究其根本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严重缺陷,"公司治理好的企业不一定不亏损,但治理不好的则迟早会出问题"。近年来山东部分公司违法违规现象不断。先后有十多家公司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分别受到通报批评,公开谴责,责任人罚款。东方电子原高管层连续多年违规运作,虚构主营收入17亿元,因触犯法律,原董事长、董秘、财务负责人被判刑。
  重振鲁股雄风
  山东上市公司大面积亏损的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作为证券大省,同时也是经济大省,如何使它的上市公司尽快摆脱困境,重振雄风,是山东面临的现实挑战。业内人士认为,赢得这一挑战,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新世纪山东经济发展的新方略,确定山东证券市场发展的新思路。有识之士指出,当前应用十六大精神,结合山东经济的新形势、新目标,重新审视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在山东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将上市公司的发展与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山东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要开拓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山东上市公司80%以上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比重普遍偏高,平均为53.3%,省属16家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更是高达62.3%。这样的股权结构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本着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第三,要深化改革,更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理念,更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办法,加快资产重组步伐。一方面抓紧着手组建新的国资委,做到管资产、管事和管人相统一,解决"所有者虚位"、"监督者缺位"的现状,另一方面借鉴上海等地经验,成立精干高效强有力的专门工作机构,如资产重组办公室等,使"有进有退"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和产权改革战略的落实与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环境、推动上市公司振兴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之势。为此,应对全省上市公司,特别是对那些扭亏无望、治理混乱、管理无方的上市公司,要逐一研究,拿出具体重组方案,采取切实措施狠抓落实。
  第四,要选择一批符合山东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高新技术、外资外贸、民营经济被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山东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能源、港口、海洋、公用设施等一批产业事关山东经济发展的后劲,稀缺资源应当向这些产业倾斜,通过证券市场把优势资源、优秀人才向这些产业集中,依托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真正代表山东经济实力水平和发展方向,成为山东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证券市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山东上市公司业绩大滑坡的事实再一次昭示了,吐故纳新,不进则退这一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规律。  据悉,上市公司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山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诸如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计划用2至3年时间,使现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平均降低20个百分点等措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山东上下的共同努力,重振鲁股雄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