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期 发布日期:2011年4月29号 星期五
[养基场]基金投资心得体会
基金投资要学诸葛亮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具有无以伦比魔力的字眼,平安、快乐、健康、成功、顺意、无忧……似乎一切美好的向往和欲求都可以纳入其中。毫无疑问,我们每一天的辛苦努力都旨在向它靠近以求获得它的垂青。那到底怎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幸福人生呢?
    也许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身为足疗师的傅家老大本来在东北小城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但自认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弟弟妹妹极力安排他到北京换一个活法,寻找“幸福”。然而,在深入接触了解了房地产大亨二弟、官迷三弟、房奴四弟和“股疯”小五等人的真实生活后,老大产生了强烈的不认同感。另一方面,老大独特的生活态度及人格魅力,也令众人开始思考幸福生活的真谛。
    电视剧里,因急功近利而浮躁不安的众人与默默坚守最朴实、最纯粹幸福观的老大无疑形成了鲜明对比,真正的幸福也在其中隐约自现。事实上,剧中忙碌折腾的老大弟妹们的不安心态在社会缩影般的股市中也时时有所体现。君不见相当部分的投资者总是急于求富,跌就忧,涨也烦,不知不觉间成了股市的奴隶,渐渐认定投资毫无幸福快乐可言。
    实际上,正如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的那样,赚钱只是手段,幸福的生活才是最终目标。那么,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走上幸福投资之路呢?
     追求幸福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正确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专家理财,分散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能获得众多居民的青睐,当然也是源于对幸福的追求。可惜的是,很多人持有基金后总是患得患失,急躁不安,渴望快速盈利而害怕短期下跌,频繁交易得不偿失,结果反而距离幸福越来越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普通投资者不妨效仿诸葛先生学着换一种投资心态,试着穿过浮躁而喧嚣的大众情绪和市场的惊涛骇浪,在市场的喧嚣中求得内心宁静,建立起良性的投资思维应对涨跌困扰。
    成为幸福投资者真的很难很难吗?实则不然。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少交易次数、以长期投资心态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幸福感是最高的。关于投资者的调查研究还发现:过于追求成功,幸福感会降低,一夜暴富的梦想和现实的差异容易使人痛苦;不注重短期市场波动,关注长期趋势的投资者更为幸福;把投资交给专业人士打理也的确可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你的投资幸福吗?幸福其实并不遥远,选择投资基金并长期持有是可以让你与幸福长相厮守的。
    电视剧中老大的乐观自足让他从来就不曾缺少自我幸福感,而去年访华的“股神”巴菲特也让大家看到了成功投资与幸福投资本来就是浑然一体的。想让你的投资变得更幸福吗?不要时刻关注涨跌,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这样投资会更轻松愉悦,也更容易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人生的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
[科普园]——基金知识普及教育
基金小常识
 “内需”主题投资的价值在于哪里?
    “内需”主题投资的背景主要源于经济结构调整,其目的在于改变过去十年中国以出口及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经济格局,转向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方针政策提出以拉动内需为核心。因此受十二五规划及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影响,“内需”主题投资潜力巨大,且该主题投资标的相对估值较低,或将成为未来投资的新机遇。
 “成长”类证券投资基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表现好吗?
    成长型股票基金投资于具有良好成长性和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据中信标普中国风格指数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成长型股票表现优于价值型股票,收益率居股票型基金榜首。成长型股票基金致力于通过挖掘具有良好成长性和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因此,成长型股票基金取得优秀业绩的前提是市场上存在兼具成长性和投资价值的股票,而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这一前提得以实现。成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将仍是中国股市的投资主调。

[修炼室]——对投资者的建议
误区1:基金不用选,买哪只都差不多
    分析: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基金业绩差别相当大,即使是同一公司旗下的同种类基金差别仍然相当大。对基金一定要精挑细选:首先,要挑选值得信赖的基金公司。其次,要选择过去业绩表现一直较为优异且稳定的基金;第三,要考察基金经理过去的业绩。
    即使是在同样一个市场环境中,不同的基金带来的收益也是千差万别的。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收益达到116%,而最差的股票型基金收益只有29%。所以选到好基金,能令您的投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2:只关注基金排名
    分析:基金排名是基金过往业绩的体现,只代表历史,在挑选基金时绝不能只看排名,尤其不能只看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等短期排名作为依据来选择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一方面应综合考察其短期、中期和长期绩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也就是说,看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业绩排名是否稳定,只有长期业绩稳定且回报可观的基金才是好的投资标的。
误区3:买老基金不如买新基金
    分析:“买新”还是“买老”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老基金有过往业绩做参考,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的历史表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更容易挑选些。从选时方面来说,在股市持续上涨阶段,新基金的表现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从发行到建仓需要几个月,将错过部分涨幅,仓位较高的老基金能吃到更多的涨幅。而在市场下跌过程中,由于新基金的仓位一般较老基金低,跌幅也会较老基金小。
    因此,股市持续上涨时,应首选老基金;一旦行情处于高位,方向不明,就可首选新基金,但最好也要选择那些由老基金经理管理,或投研平台较好的新基金。
误区4:基金净值低,价格便宜、风险就小,上涨空间也就大,买低净值基金划算
    分析:基金净值代表相应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反映了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投资基金收益的高低与买入时基金净值高低并无直接关系,真正影响投资者收益的是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也正是为什么像“分拆”,“大比例分红”这样为了盲目扩大规模而把净值降低促使投资人购买的营销手段只发生在2007年。
误区5:崇拜明星基金经理,只购买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分析:基金业绩的好坏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能力固然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基金的投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一个人决定的,与其背后的投研团队也是密不可分的,时下,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都推行明星投研团队而不是明星基金经理。所以,基金业绩的好坏不仅与基金经理有关,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背后的团队关系也很大。
误区6:无视基金类型,以基金涨幅为标准选购基金
    分析:股市处于牛市,有很多投资者选择基金时往往只关注基金净值增长的快慢,片面的去选择净值增长快的基金,而忽略了基金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基金股票持仓比例不同,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例如,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在60%—95%,有的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在30%—95%。在牛市中,两种类型基金都会保持高的股票仓位以获得高的收益;但是在熊市中,混合型基金的仓位一般比股票型的低,风险规避能力较强。
误区7:保本基金能完全保本
    分析:许多投资者购买保本基金是冲着“保本”两个字,认为购买这种基金能保证投资本金的绝对安全。但多数保本基金的定义是“投资者在发行期内购买,持有3年期满后,可以获得100%的本金安全保证”。也就是说,三年之内投资者如果需要用钱,照样要承担基金涨跌的风险和较高的赎回手续费。所以保本基金不是无条件完全保本的。并且,投资保本基金投资者还要承担时间风险。
误区8: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基金,净值跌时追悔莫及,基金涨时喜不自禁
    分析:买青菜还要货比三家,何况投资一掷千金。因此在买基金之前,需要做好功课,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了解所欲投资产品的投资风险和收益,然后审慎做出决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误区9:“跨类”比较基金
    分析:同类型的基金才能放在一起比较业绩,不同类型的基金投资标的不同,对应风险不同,混合在一起评判有失公平。
误区10:股票型基金最赚钱
    分析:股票型基金是指股票可投资比例最高的基金。要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必然要进行股票的投资,特别是在股市单边上扬的行情里,仓位越高越可能获得高回报。
    但是,股票型基金也不会总是满仓操作,有时可能还不如一些偏股型基金的仓位高。而且,股市下跌的过程中,股票型基金的风险也是最高的。对于一些重本金轻收益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未必不是好的选择,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是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所以牛市中收益最高的股票型基金未必是每一个投资者最好的投资对象。
免责声明:本快讯中的新闻摘要均来源于公开渠道发布的资料,长信基金对这些新闻摘要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长信基金对本快讯中的新闻摘要未做任何独立的研究或分析,新闻摘要中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长信基金的观点或立场。依据本快讯中的新闻摘要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与长信基金无关。
© 2010 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 免责申明 |  沪ICP备06007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