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份份严谨而专业的金融工程研究报告,成就了金融工程卖方研究的最高荣誉——新财富和水晶球。在卖方研究的第五个年头,这位金融工程的分级才子选择了由幕后转向台前,将分级进行到底。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现任长信基金分级投资的负责人,2014年金融工程新财富获得者——邓虎!
为何分级能破5000亿?
这轮行情把分级基金推到镁光灯前,整体规模发展壮大成为如今市值超过5000亿元、单只产品规模超过600亿元。“为何分级基金规模能够突破5000亿?”邓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市场经历过多次对分级基金的讨论,监管机构一度为AB份额的大幅折溢价而苦恼,专业机构者多对不能精确定价的分级表示不屑,大的基金公司也把指数产品的重心放在ETF上,甚至有观点认为分级B仅是过渡性的杠杆投资工具,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但分级产品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快速的发展壮大。”邓虎分析道,“A股融资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已有3个指数期货品种,50ETF期权,杠杆投资工具不可谓不丰富。A、B端的精巧设计,使得分级基金能分别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求,在更多杠杆工具的今天,仍然用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A股市场的投资者。”
在他看来,分级基金规模能够突破5000亿绝非偶然。首先,丰富多彩的主题指数是投资者的菜,股指期货已经覆盖了大中小盘不同的风格,但是对于行业主题覆盖较少,分级B仍然是投资者可方便参与的首选工具。第二,分级B以永续型为主,绝不会变成废纸。第三,分级B净值不会归零。“上下折制度的引入是使得分级基金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上下折制度一方面保证了基金运作杠杆,另一方面也稳定B份额净值波动。”
工具化产品乃大势所趋
“对金融产品的长期深入研究使我认识到工具化将会是未来基金公司提供给投资者的重要工具。”谈及金融产品发展大潮,邓虎颇有体会。“一方面需要设计出投资者需要的工具,提供给市场,而另一方面,在工具型产品的投资中,保持工具的纯粹性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保持高仓位、尽量降低申赎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是工具型产品投资的核心。”所有的投资要素都包含在细节里,尽力改善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将会有助于在长跑中胜出。
对被动投资,邓虎认为细节至关重要。“细节很重要,尤其是在被动的产品管理中,因此在被动产品的投资风格是专注细节,努力改善每一个细节,为投资者提供纯粹的交易工具。”同质化是基金产品面临的一大困境,对于工具化投资产品,这种情况尤其严重,此时产品设计的细节便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设置A份额约定收益时,较高的约定收益会导致较高的投资杠杆,使得B份额更具有吸引力,更适合产品做大。
专业、客观的产品宣传和普及是树立长期口碑的关键。分级基金作为创新的场内工具,更需要基金公司提供专业客观的投资建议,促进整个分级市场发展良性循环。即使是被动投资,也需要专业化团队,需要专业化的投资研究和专业化的营销,而他,将会提供专业化的被动投资。
布局分级迎接投资大潮
目前分级产品已经覆盖多类指数,包括宽基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但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从行业布局看,目前100家基金公司仅有40家已发行成立分级产品,行业发展远未饱和。未来分级基金将是公募行业发展的必争之地。正是看到分级基金的发展空间,邓虎选择了由幕后转为公募分级投资。谈及新东家长信基金,邓虎表示公司对量化投资十分重视,在产品布局和团队建设上下足功夫,善于给有志者提供平台和发展机会,公司文化兼容并包,不拘一格,激励制度奖惩分明,这也是他选择长信的重要原因。
长信基金首只分级产品——长信中证“一带一路”主题分级基金正在发行,后续将会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分级产品推出,公司在产品研发创新已储备充足:区域指数,获益于国家政策,部分地区发展迅速,当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QDII指数,致力于全球化资产配置,使普通投资者能够便利的投资海外市场;主题指数,将遵循差异化发展战略。
长信基金将积极布局分级基金,迎接下一个投资浪潮。对未来发展,邓虎充满了信心和憧憬,“在公司战略布局和量化团队支持下,相信公司的分级事业能走的更高更远。”
邓虎:武汉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曾任申银万国证券任金融工程分析师,主要研究ETF与分级、指数与创新产品研究等,曾获“新财富”金融工程最佳分析师第二名,“金牛奖”金融工程第三名,WIND看蚂蚁金融工程第一名,现任长信基金分级投资负责人。
上半年基金公司排位赛落幕 东方基金规模业绩双增
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伴随着多重利好消息刺激,沪指大幅反弹涨逾5%,逼近4300点,2015年上半年基金公司业绩与规模排名也尘埃落定。在普遍看涨的市场行情下,此轮基金公司的排位赛也更加激烈,共有3家基金公司相比一季度排名上升超10位,其中,东方基金排名由一季度的48名跃升至33名,迅速攀升15位。同期,东方基金旗下东方策略成长、东方精选、东方新兴成长、东方龙和东方双债添利5只基金产品业绩增长均位列前1/10。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总规模达71233.39亿元,较之一季度末增长18622.38亿元,增幅为35.40%。公司规模排名方面,13家公司排名持平,36家公司排名下降,22家公司排名上升,其中12家上升名次在5位以内,规模上升超10位的仅3家。
资本永远逐利。东方基金由一季度的198.10亿元上升至二季度的649.96亿元,离不开背后的业绩支撑。近期受市场巨幅调整影响,许多基金净值随市下跌,而东方基金旗下多只基金产品业绩表现依然较为出色。Wind资讯的数据,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东方策略成长净值增长83.11%,位列400余之股票型基金50强;东方精选、东方新兴成长和东方龙总回报分别为84.42%、78.93%和75.95%,均位列混合型基金30强;东方双债添利A净值增长21.68%,在债券型基金中排名17。
出色的业绩与优秀的团队密不可分的。在几何学中,三角最具稳定性。在对抗赛中,从足球场上的巴萨MSN、皇马BBC,到荷兰三剑客、德国三驾马车,到篮球场上的公牛王朝,马刺GDP热火三巨头,都带领球队取得了成功。而在东方基金中,同样有“铁三角”带领团队为投资者带来持久稳健回报。由王牌基金经理呼振翼、朱晓栋、张洪建三人为首的“铁三角”权益投资团队,表现依旧出色,上述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均由该三人参与管理。呼振翼投资风格偏成长,对细分行业中的龙头股有较强的筛选能力;张洪建以“生命周期投资”作为其投资的核心逻辑,对TMT行业有深刻理解;朱晓栋则坚持绝对收益理念,对新股申购策略颇有心得。
除了权益类基金表现抢眼外,东方基金旗下固定收益类产品亦表现不俗。由李仆与徐昀君共同管理的东方双债添利A在债券型基金中亦排名居前。
分析人士指出,当下,股市中期调整引发争议,但是改革红利释放、流动性总体充裕和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也没有改变。尤其在央行“双降”后,市场向好明显。因此,值得信赖的基金产品仍旧是投资者们的不错选择。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火热开闸 8家A股基金公司冲刺头班车
备受关注的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于7月1日正式开闸。
记者采访了解到,7月2日,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上投摩根、景顺长城等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代理人向香港证监会递交了互认基金的注册申请材料,有望成为内地首批启动基金互认业务的基金公司。
“我们上报了两只偏股型产品,它们的成立时间达到两年以上、长期业绩非常突出。”广发基金香港子公司负责人林永森透露,广发基金旗下有二十多只基金满足基金互认的条件,首批精选了投资A股市场的两只偏股型基金试水。
冲刺头班车
7月2日,来自内地的8家基金公司向中国香港证监会递交了14只产品的注册申请材料。这代表着经历长达3年的筹备期,内地香港两地的公募基金市场,终于向彼此敞开了大门。
“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向香港证监会递交了申请材料。”林永森说,广发基金是两地互认业务方面做了长期而充分的准备。早在一年前,他就开始接触香港的银行渠道,调研渠道的投资需求。
今年年初,广发基金内部成立了跨部门的筹备工作小组,由公司高管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市场部、运营部和合规部等多个部门员工推进准备工作。
其中,广发香港子公司是广发基金的产品代理人,负责与中国香港监管机构沟通、拓展银行代销渠道、后台运营等工作。
“2014年年中,我们就拿着广发基金管理的十几只股票型产品资料与香港市场的银行渠道沟通,了解他们对产品的需求。”林永森介绍,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对11家银行渠道进行多次调研,并最终选择了两只偏股型产品作为首批申请基金互认的基金。
据林永森介绍,5月22日以来,广发基金香港子公司与多家银行渠道商谈代销工作,已经敲定多家中资和外资银行代销广发基金参与基金互认的产品。
“我们的计划是等互认基金获批后,成为银行渠道第一批上架的产品。”林永森透露,他们近期与多家银行、券商等渠道进行商务洽谈,了解他们的产品需求。
偏股型基金试水
在首批参与两地基金互认的产品申请中,广发基金选择了偏股型基金试水,这即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广发基金的优势所在。
“2014年以前,香港市场还没有以人民币标价的主动管理型A股基金。直到现在,投资A股的主动管理型R-QFII基金只有3只。”林永森表示,当两地基金互认正式启动后,给香港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
在他看来,内地基金产品由内地本土的基金经理管理,投资业绩更为突出。中国香港投资者通过申购国内的偏股型基金来分享内地资本市场的长期成长机会。
“广发基金是一家以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会根据香港投资者的需求,将广发基金旗下成立时间较长、业绩优秀的基金产品带到香港市场。”林永森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广发基金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募资产规模排在前十的基金管理公司。经过13年发展,广发基金打造了阿尔法(主动选股)、贝塔(被动工具)、固定收益、稳定回报等丰富的产品线,并在内地拥有良好的客户与品牌基础。
银河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广发基金权益类主动投资能力突出。今年上半年,广发基金管理的22只股票投资主动管理平均收益率为61.86%,居前十大基金公司第4名。其中收益超70%、60%、50%分为8只、17只、26只,2只基金列同类第1,10只基金列同类型基金前3。
针对近期A股的巨大调整,中国监管机构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及金融措施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包括央行降准降息、交易所降低交易费、保监会成立3000亿保险投资基金、证监会调整两融政策及暂停新股发行等,此时进行基金互认无疑为中国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