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05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6月4日表示,中国经济在由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型过程中,面临持续通胀及不断增长的投机性资本流入等风险。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致力于防止经济过热。
通胀高企或持续
路透社报道,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通胀挑战,政府表示,希望将今年的物价涨幅控制在4.8%左右,但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困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中国经济当前的突出矛盾主要是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煤电油供应较紧。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早前表示,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令国内通胀进一步承压,全年CPI完成4.8%目标压力非常大。中国4月CPI同比上涨8.5%,较3月8.3%小幅反弹,但自2月触及的近12年峰值8.7%有所回落。
央行则在发布的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称,鉴于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应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并要关注劳动力价格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鉴于严峻的通胀压力,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6月4日表示:“通胀持续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加剧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大的力度防止过热。”
人民币升值压不了通胀
另外,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还表示,目前中国还要注意投机资本流入的危险,可能进一步给通胀造成压力。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说:“当前资本流入可能加速,且回收外汇占款措施效果不彰,由此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报告分析认为,依靠人民币升值摆脱困境不再是有效的办法,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将拓宽加息的空间,并有助于抑制通胀,但是这将有违政府控制人民币升值的意愿,并且给出口等部分产业带来调整压力。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在其半年度经济展望报告中并预计,中国工资及物价的上涨将削弱其出口竞争力。因此,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在2008年可能下滑至10%,到2009年续降至9.5%。2007年该比重为10.8%。
来源:星岛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