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披露 > 市场聚焦 > 正文

央行:劳动力价格上涨加剧通胀压力

时间:2008-06-02

中国人民银行5月30日发布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目前国内经济运行中面临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各地区应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另外,还要关注劳动力价格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这显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仍是通胀居高不下的问题,随着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通胀压力持续增大,现在,新劳动法出台、劳动力最低工资提高,会进一步加剧通胀忧虑,短期料通胀仍会高企。

路透社报道,央行发布《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尽管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但各行业、各地区的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地区劳动力成本呈现不断上涨趋势。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上升增加了城乡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推动内需,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但在物价上涨较快的背景下,需关注劳动力价格和其它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而由于内地经济运行中面临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的突出矛盾,各地区应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倘若一次性的价格上涨引起通货膨胀预期的改变,并导致工资和价格的轮番上涨,它就会转变为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报告认为,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油肉蛋菜供应,平抑食品价格过快上涨趋势,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同时引导公众全面客观看待和分析价格上涨形势,树立对宏观调控的信心,以及充分发挥多种政策的配合作用,以稳定通胀预期,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此外,报告又提到,今年虽然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外部需求可能减弱,内地也发生了冰雪、地震灾害,但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以及产业和消费结构升级等积极因素推动下,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一手抗震救灾工作、一手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适度放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4月CPI同比上涨8.5%,较上月8.3%小幅反弹,但自2月触及的近12年峰值8。7%有所回落。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周三表示,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令国内通胀进一步承压,全年CPI完成4.8%目标压力非常大。

 

                                                   来源:星岛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