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披露 > 市场聚焦 > 正文

淮河流域污染出现反弹

时间:2004-06-22

来源:市场报   日期:2004年06月22日

    国家环保总局6月20日通报了淮河流域污染调查有关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污染出现了一定反弹,一些支流污染还很严重,一半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未正常运行。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透露:地方保护是导致污染反弹的主要原因。
  5月28日至6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派出的三个督察组,对沿淮四省21个地市、91个区县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河流断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暗查,涉及化工、酿造、医药、造纸等行业16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3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65条河流(湖、排污沟)、155个河流断面。
  调查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总体上水质仍然较差,特别是主要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淮河流域还有近一半的断面水质尚未达到“十五”控制目标,部分重点支流跨界断面水质污染严重,有的甚至持续恶化,部分河段氨氮严重超标。涡河、颍河、濉河、池河、北淝河、沱河等主要支流污染严重,贾鲁河、惠济河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二是排污总量仍然居高不下,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容量,一些主要支流和地市排放量仍在增加。超过控制目标较多的主要是河南省的洪河、惠济河、涡河、颍河,安徽省的濉河、新汴河,山东省的武河,江苏省的奎河、京杭大运河、沿河等10条河流。三是污染反弹问题严重。检查发现,企业违法排污现象还很普遍。在检查的16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30座污水处理厂中,有52家企业违法超标排污,占检查总数的31.5%;17家污水处理厂非正常运行,占检查总数的56.7%。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是国家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地区首先起步的项目,治理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相当脆弱的。造成淮河流域污染反弹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地方保护,流域内各级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还很普遍,没有严格按照环境容量组织当地经济社会活动,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方式仍然存在。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到目前为止,淮河“十五”计划投资完成率仅占33%,个别省份甚至不足20%。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全流域尚有85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未动工,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企业超标反弹严重。造纸、酿造、化工、制革和印染等仍是淮河流域主要行业,特别是造纸业,仍是排污大户。四是非工业污染日益突出。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其中约70%的用量流失或残存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并最终进入水体。这一切,使得治理污染的速度赶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